基本內容
張芾(1814~1862)名黼侯,字小浦。陝西涇陽人。清道光十五年(1835)進士,選庶吉士,授編修,累遷庶子,值南書房。大考一等,擢少詹事。二十二年四月王鼎自縊後,張以門生至王家,與陳孚恩“共勸王沆”,同意由陳代改遺疏,得穆彰阿賞識,超遷內閣學士,督江蘇學政。二十五年(1845)授工部侍郎,任滿仍值南書房,旋調吏部;二十九年(1849)督江西學政。
鹹豐帝即位,張應召陳述政見,提出“明黜陟,寬出納,禁糜費,重海防”。得鹹豐帝讚賞、采納,調任刑部侍郎,任滿著署江西巡撫,不久實授。
鹹豐二年七月下旬(1852年9月中旬) ,太平軍圍攻長沙時,張奉清廷命偕同在籍尚書陳孚恩組辦地主團練武裝,籌備江西防務。十月中旬,太平軍撤圍長沙,乘雨渡過湘江,十一月初三(12月13日)攻克嶽州,張率所部駐守九江。鹹豐三年(1853)正月初,兩江總督陸建瀛移駐九江,張率部移守瑞昌。但正月十一日(1853年2月18日) 太平軍攻占九江後,清廷卻拿他是問,給革職留用處分,退守南昌。四月中旬,太平軍五萬人溯長江西征,五月下旬進逼南昌。張急奏清廷,調湖北按察使江忠源部救援,使太平軍圍攻南昌三月未克。清廷以張固守南昌城之功,恢複其江西巡撫職。不久,他因截留滇、黔銅鉛銀一事,並為陳孚恩被參劾辯解,被清廷褫奪職務。罷官後,因回陝交通中斷,遂客居浙江紹興。
鹹豐四年(1854)以後,張經人舉薦,在皖南進剿太平軍,連老母病亡也未返鄉奔喪,複得清廷信賴,先後授以通政使、左副都禦史,並下詔:皖南四府一州軍務歸張督辦。鹹豐十年(1860),太平軍反擊皖南清軍,收複廣德、涇縣等地。張因損兵、折將、失地,先以失機自劾,被革職留軍聽命,後複自請治罪,清廷遂命他把皖南軍務交給兩江總督曾國藩,並允準他回原籍補服母喪。鹹豐十一年(1861)二月奉詔督辦陝西團練,會同陝西巡撫瑛�し瀾私�入陝境的太平軍與撚軍。
同治元年(1862)三四月間,陝西回亂爆發。陝西巡撫瑛�ひ哉擰壩邢繽�”,請其出麵勸諭,張允之,於五月初六(6月2日)帶著臨潼知縣繆樹本、紳士蔣若訥、回紳馬百齡等到臨潼油坊街,召集回民勸諭、安撫。在五月初七晚上的談判中,回軍方麵提出的先決條件是:立即解散各地團練,保障回民生命財產安全。張不僅拒絕回軍的要求,反而勒令交出回軍首領任武。任武在場氣憤至極,立即返回渭南倉頭鎮集合數千人包圍會場。這時群眾又在張的轎內發現“剿滅”回民的傳帖,說明張對談判毫無誠意。回軍遂將張及其隨員捕押到倉頭鎮,並於五月十三日(6月9日)將其處死於鎮南渭河灘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